渝中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引领新风尚
2025-08-07 18:30:22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刘柳)重庆市渝中区“创新建立全国内河在用船舶尾气治理机制”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发展提名案例;渝中区“健全‘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城市绿色更新机制”入选全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2024年典型案例;渝中区获评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地方政府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创新奖”,西部唯一……
今(25)日,在渝中区2025年第二季度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传来诸多喜讯,该区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从污染防治攻坚战到绿色低碳转型,从智慧监管到惠民服务,渝中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渝中区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上半年,该区在全国率先推动实施内河船舶尾气污染治理试点,成功完成全部7艘“两江游”船舶尾气治理,上清寺国控站点优良天数达到124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1.5%,为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渝中区深化“四长联防”协作机制,确保“两江”渝中段地表水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45个入河排污口整治率达到100%。
此外,渝中区还成功申请并有序推进全球环境基金(GEF)医疗机构无汞替代试点项目,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试点地区,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规范化收集率、处置率实现双100%。截至目前,项目办已累计采购8000余支无汞体温计和200余支无汞血压计,并分批配送至示范医疗机构,替代率达到80%。同时,通过线下专题培训、主题日宣传体验、线上宣传培训等形式,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10次,受益人群超过56万人。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在推动减污降碳绿色转型方面,渝中区同样不遗余力。单位GDP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20%,提前完成“十四五”下降目标。
该区还制定了《渝中区加快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致力于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环境服务业发展引领区。
特别是4艘甲醇双燃料船舶的正式投运,标志着渝中区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中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全市唯一试点。
智慧监管提升治理效能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以“远程喊停”和“低排放”数字监管为亮点,大幅提升了现代环境治理效能。
在金银湾小学工地试点建设的噪声污染“远程喊停”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了噪声超标视频音像、分贝数值“双取证”,以及扬尘、噪声污染一体化监管。
而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改扩建二期工程中,打造的重庆市首个“低排放示范工地”数字化监管施工工地,通过构建“AI视频监控+非道机具联网+柴油车电子围栏”多维监管系统,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向全天候智能“非现场执法”的转变。
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还大力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印发《生态环境领域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推进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专项行动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六大类13项工作任务,实行行政检查年度计划管理,全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频次大幅下降。
同时,推行“承诺免检”“首违不罚”等柔性措施,对环保诚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并优先采用非现场检查,有效降低了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渝中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不仅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渝中区将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石月